电话
津静市域(郊)铁路首开段首列电动客车 摄影 新报记者 张磊 通讯员 任志伟
天津北方网讯: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2024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,各区、各部门、各单位要及时制订工作方案和任务台账,将重点工作逐项量化细化,做到目标清晰、举措具体、责任到人、时限锁定,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到位。
持续提升滨海中关村科技园、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、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既有合作平台承载质效,着力完善合作共赢机制,年内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落地项目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。
着力服务北京“新两翼”建设,强化天津港同北京空港、陆港运输衔接和港口延伸服务,做强天津港集团雄安服务中心。强化同国际国内重要港口和航运、物流等头部企业创新合作,从衔接供需上重点拓展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航线万标准箱。
完善天开高教科创园“一核两翼多点”发展布局,出台天开高教科创园升级版支持政策,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,提升市场化、专业化科创服务能力,引育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1500家,培育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10家。
加快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和南站科技商务区,推进海河柳林“设计之都”建设,支持地铁沿线地块开发利用,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,形成更多产业集聚、特色鲜明的城市节点。
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城中村改造等“三大工程”,启动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,实施7个城市更新项目和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,启动27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,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。
制定城市燃气、供热、供水等老旧管网改造计划,集中力量分年度分区域有序实施改造,今年改造燃气管网623公里、供热管网150公里、供水管网30公里。
建成地铁11号线号线延伸线、津静市域(郊)铁路首开段,加快推进津滨轻轨改造,开工建设机场三期等项目,提升改造一批桥梁道路。
完善公园养护机制,建成新梅江公园北段,推进柳林公园二期建设,新建提升口袋公园50个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,合理配置菜市场、停车泊位、公共充电桩等服务设施。
河西区:推动金融、航运、设计、数字经济等产业升级,不断增强产业功能区集聚辐射效应。
西青区:做强天开高教科创园西翼拓展区,做强做优集成电路、车联网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等产业。
武清区:高水平建设京津产业新城,全力推动轨道交通、智能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和云数据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。
北辰区:依托京津医药谷、智能制造谷等特色园区,推动高端装备、智能制造、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。
和平区:大力发展总部经济、商务经济、平台创新经济,加快打造楼宇经济样板区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。
优化“圈、街、楼、店、网”空间布局,充分利用商务楼宇、商业载体、小洋楼、品牌展会等资源价值,培育有优势、有特色的楼宇,大力发展“首发经济”“首店经济”、会展经济、文旅商贸,建设有活力、有品牌的商圈。
新建提升一批养老托幼场所、便民服务设施、休闲娱乐空间等,更好统筹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与产业提质、消费升级有机结合。
突出运营管理,提升产出质效,培育特色业态,推动津湾广场、天拖片区、棉3创意街区、国际航运大厦等一批存量资源“腾笼换鸟”,建设一批主题突出、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楼宇和产业园区。
高质量完成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,粮食、蔬菜分别稳定播种550万亩和75万亩以上,为超大城市提供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。
发挥城市对乡村的带动提升和乡村对城市的服务保障作用,加速集聚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,多方导入文商旅体、研学、康养等资源,搭建农文旅发展平台,启动建设蓟州下营镇、宁河七里海镇等1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区,让乡村成为市民度假休闲的向往地。
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,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,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在津来津就业创业,支持重点群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,兜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万人。
打造智慧化养老服务机构10家,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000户,推进7类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,深化老年人助餐服务。
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扎实推进品牌高中培育工作和强校工程建设,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所、增加学位2万个。
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,发放数字体育惠民卡5万张,办好天津马拉松赛、中国冰壶联赛、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等体育赛事。
推进长城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天津段)建设,实施梁启超旧居修缮等工程,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。(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)